【木门笔谈】这些年象棋错过了什么?(三)
2001年左右,社会上最流行的一个行当叫做网吧。大量的青少年涌进了网吧,这种现象给当时的学校带来了很多的麻烦。当时的教育部体育司司长王金龙在一次研讨会上说过:“多一个围棋少年,就少一个网迷,于家、于社会都有利。”
2001年国家教育部、国家体育总局教体艺司函[2001]7号文件的内容是关于“三棋进校园”的,三棋是指围棋、国际象棋、象棋。
人们常说“十年弹指一挥间”,这项文件的出台至今,“三棋进校园”的推进到底怎么样呢?笔者就以自己居住的市区为例吧,围棋总算挤进了中学校园,一所比较有名的学校对于达到业余五段的围棋少年给予了绿灯,于是培训市场也火热了起来!
再看看象棋呢?不要说进校园了,连下大力气试图打造的某棋院都出现了招生尴尬。
这绝对不是个别现象,象笔者所在的这样的二线城市在全国很多。
为什么会这样呢?
让我们来看一下文件的要求吧,文件要求:各级教育、体育行政部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过程中,要结合本地区和各学校的实际,作为“体育与健康”课程中课外文体活动的一项内容,有计划、有组织地开展“围棋、国际象棋、象棋”三项棋类活动。
这个文件是发给各级教育、体育行政部门的,最后的执行落实是相关地区的学校。
可是,学校立刻面临一个实际的困难,这三棋虽然说起来容易,可是当真要作为课程来实施的时候,最大的瓶颈就出现了——师资问题。
于是,学校就转而向当地的棋协求助。地方上的棋协的本质是个民间组织,就是一帮棋类爱好者在一起玩。于是,随之而来的一个现象出现了,凡是会下棋的就能教棋!这是个重大的失误,从来没有上过讲台的棋手去客串教师一职。教学的随意性的结果必然是教学的失败。
于是,我们就看到了一个见怪不怪的现象,那就是“大师居然教不出大师”!
文件是个好文件,可惜它的作用只是催生了自由培训市场,却没能实现进校园的初衷。这方面,不仅是象棋错过了,围棋和国际象棋也没有能够很好的解答这个难题。
其实,当时最佳的配套措施是对学校的教师进行相关的培训。可惜,文件中的“结合本地区和各学校的实际”这一点最终起到了负面作用,“多一事不如少一事”的惰性思想最终让这个文件在很多地方成了美丽的彩虹。
目前棋类协会虽然正在做师资培训的事情,不过还只是面向于自由市场,很多地区的中小学校园基本上是处于被忽略的状态。
时过境迁,如今围棋和国际象棋已经另辟蹊径,开始努力进入大学校园。这个举措可以说解决了另一个重要的症结——升学问题。我国的现状就是只要能对升学具有助推作用,这个项目就能火。
平常,人们在谈起象棋的困境时,经常会提到没有政策支持。然而,十多年前的那支“尚方宝剑”,因为不知道怎么用而被白白的错过了!